速看!广东26年1月自考报名时间公布

时间:2025-11-01 10:13:02 | 作者:
阅读量:2106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公告:202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报考时间已确定!准备参加此次考试的自考生们,可以去提前做好报名报考准备了。

01 广东26年1月自考报名时间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最新通知:2026年1月自学考试报名报考及缴费时间为:11月25日-12月6日

广东自考报名条件: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注册报考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由此可见广东自考是没有户籍、学历、年龄等限制的,所以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

自考报名入口:报名报考开放期间同学们可进入广东省自学考试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注册报名!

官网网址:https://www.eeagd.edu.cn/selfec/

考试费用:广东自考笔试科目考试费用是52科/门,实践考核为150元/门。毕业论文报考费270元/门

02 广东26年1月自考考试时间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通知,202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1月10日至11日举行。现在距离考试还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正是制定复习计划、开始备考的黄金时期!

需要广东1月自考开考科目和开考课程使用教材表的同学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老师

03 广东自考开考科目备考

✅自学考试一次最多能考四个科目。

✅每次考试时间通常为2天,每天考两场。

上午9:00至11:30一场;下午14:30至17:00一场,每场可以选报一门,所以每次考试最多可以报四门课程。

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程和选考课程需要考生自主把握。

1月自考并非全国统考,目前仅广东、江苏等少数省份开考。

1月自考不安排公共课,开考科目均为专业核心课或选修课。想补公共课的考生得等4月或10月统考期。

改后首考新科目:2026年起广东自考全面执行专业调整新计划,1月开考的专业全是新代码、新科目。教材和考点都有更新,千万别拿错资料复习。

两种选科目建议方式:

✅基础弱考生难易搭配:选2-3门记忆型科目,知识相对系统,适合短期背诵提分;

✅有基础考生适当搭配:建议搭配1门难科+2门易科。注意避开考试时间冲突的科目!

04 自考公共课程

课程概述

自考公共课涵盖了如《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基本科目。

从难度系数来看,公共课是所有考试科目中相对简单的科目。其考核的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常规应用。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大事件、思想文化发展的理解等。

备考建议:

【刷题】公共课一大显著特征是难易程度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关键的是,历年考题的重复性颇高。

刷题不仅仅是机械地做题,更重要的是在做题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时,对于反复出现的高频考点,要进行重点标记,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真题】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反复练习,考生能够精准地把握考试的题型分布、命题风格以及常考知识点。能够更清晰地洞察考试的重点与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复习。

05 自考专业课程

课程概述:

自考专业课是为了帮助自考生构建系统专业知识。从考试难度考量,专业课难度显著高于公共课。这是因为专业课要求考生具备更为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更为深入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备考建议:

【课本知识点】筑牢专业根基,课本是专业课知识重中之重,其中总结的知识点是备考法宝。

06 自考选考课程

课程概述:

在自考的课程体系里,选考课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自主空间,能够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科目挑选,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业路径。

备考建议:

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日常安排,确定每个选考科目的学习周期。

07 自考实践课程

课程概述:

实践考核一般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形式。是专业培养全面性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自考生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宝贵契机。从考试难度而言,难度相对中等。

备考建议:

一般实践课程都由主考院校安排,积极参加主考院校组织的实践课培训与辅导活动。在学习中,院校可以对考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专业的解答。

08 高效备考策略

✅结合实践考试安排

1、提前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
部分自考专业设有实践考试环节,通常需要前往报考的大学参加。实践考试在对应理论课程合格后即可申请,所以建议尽早规划报考,别等全部理论课程考完才准备,以免拉长毕业周期。

2、注意实践考试的时间限制:

有些实践考试一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且有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的限制。

✅依据自身情况报考
1、学习基础与能力:
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考生,1月可以适当多报一些科目;基础薄弱或学习能力一般的考生,则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自己有一定基础的科目,逐步提升。

2、时间与精力:

如果考生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如全职备考的考生,可考虑多报科目;

而在职考生,根据自己每天能抽出的学习时间来合理安排报考科目数量,避免因备考压力过大而影响学习效果。

有更多学历相关的问题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老师